耳膜穿孔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鼓膜修补术、颞肌筋膜修补术等方式治疗。耳膜穿孔通常由外伤、感染、气压伤、中耳炎、异物损伤等原因引起。
1、外伤因素:
耳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掏耳过深可能导致鼓膜穿孔,表现为突发耳痛、听力下降。避免用力擤鼻,保持耳道干燥,多数小型穿孔可在2-3周内自愈。
2、感染因素:
急性中耳炎化脓可能引发穿孔,伴随耳道流脓、耳鸣。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炎症消退后评估穿孔愈合情况。
3、气压损伤:
潜水或飞行时气压骤变易致鼓膜破裂,出现耳闷、眩晕。立即停止高空或水下活动,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穿孔直径小于3mm通常无需手术干预。
4、慢性炎症:
反复中耳炎发作可能造成永久性穿孔,伴有持续性听力减退。需行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损失程度,鼓膜贴片修补术适用于长期不愈的中央型穿孔。
5、异物损伤:
误入耳道的尖锐物体可能刺穿鼓膜,需急诊取出异物。禁止自行冲洗耳道,通过耳内镜检查穿孔边缘,全层穿孔超过50%需考虑鼓室成形术。
日常避免耳道进水,游泳时佩戴专用耳塞,感冒期间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听力下降持续超过6周或反复流脓者,需进行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必要时行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手术。恢复期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促进黏膜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气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