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刮宫通常在月经周期特定阶段或异常子宫出血时进行。月经干净后3-7天为最佳时机,此时子宫内膜较薄且无经血干扰,便于获取准确病理标本。对于异常阴道出血患者,需根据出血情况及时安排操作以明确病因。
一、常规诊断性刮宫时机:
月经周期规律者建议选择增生早期实施,此时卵巢激素水平较低,子宫内膜处于增殖初期,厚度约2-4毫米,刮宫可完整获取功能层组织。需避开排卵期及黄体期,避免妊娠干扰和子宫内膜过厚导致的取材不全。术前3天需禁止性生活,防止感染风险。
二、异常出血急诊刮宫指征:
围绝经期女性出现突破性出血超过10天,或出血量超过平时月经量2倍时需紧急刮宫。青春期女性持续出血伴贫血血红蛋白<90g/L也应考虑。这类刮宫兼具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生或恶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出血、血块增多等症状。
三、特殊人群操作注意事项:
未生育女性需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宫腔镜检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压血糖稳定后实施。术后需卧床24小时观察出血量,2周内避免盆浴和剧烈运动,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出现发热、腹痛或出血量大于月经量需及时复诊。
诊断性刮宫后应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术后2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6周内避免仰卧起坐等腹压增高动作。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棉质内裤。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评估内膜修复情况,3-6个月后需复查激素水平。有生育需求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划受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