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能由噪音暴露、耳部感染、耳垢堵塞、血管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声治疗、药物调整、耳部清洁、压力管理、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噪音暴露:
长期接触高分贝噪音会损伤耳蜗毛细胞,导致持续性耳鸣。常见于职业性噪音暴露或频繁使用耳机人群。建议佩戴降噪耳塞减少声损伤,配合白噪音掩蔽治疗缓解症状。急性噪音暴露后48小时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减轻内耳损伤。
2、耳部感染:
中耳炎或迷路炎可能引发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耳鸣,多伴随耳痛、听力下降。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慢性中耳炎合并胆脂瘤时,需行鼓室成形术清除病灶。
3、耳垢堵塞:
外耳道耵聍栓塞会改变耳道共振特性,产生低频耳鸣。专业耳科医生可用温盐水冲洗或耵聍钩取出,禁止自行使用挖耳工具。油性耵聍者可定期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
4、血管异常:
颈动脉狭窄或血管畸形会导致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同步。CT血管造影可确诊,轻度狭窄可用尼莫地平改善微循环,严重者需血管支架植入。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5、药物副作用:
阿司匹林、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可能损伤听神经。出现耳鸣应立即停药并换用布洛芬等替代药物,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化疗患者可提前使用右丙亚胺预防耳毒性。
耳鸣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改善微循环,饮食增加镁锌含量丰富的坚果深海鱼,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睡眠时使用环境音掩蔽,认知行为疗法可降低对耳鸣的敏感度。持续超过两周的单侧耳鸣需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排除听神经瘤等占位病变。突发性耳聋伴耳鸣需在72小时内接受高压氧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