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新型冠状病毒怕什么

2025-09-15

1391次浏览

新型冠状病毒对高温、紫外线、含氯消毒剂、75%乙醇以及过氧乙酸等敏感。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灭活病毒,日常防护需结合环境消毒与个人卫生管理。

1、高温

病毒在56℃环境下持续30分钟可有效灭活。高温能破坏病毒蛋白质结构,使其失去感染能力。餐具、衣物等耐热物品可通过煮沸消毒,医疗机构使用高压蒸汽灭菌设备处理医疗器械。

2、紫外线

紫外线辐射可直接破坏病毒核酸结构。医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可对物体表面消毒,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有一定灭活作用。需注意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的伤害,消毒时须避开人员。

3、含氯消毒剂

有效氯含量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5分钟可灭活病毒。适用于地面、台面等环境消毒,使用后需用清水擦拭避免腐蚀。84消毒液需按说明书稀释,避免与洁厕灵混用产生有毒气体。

4、75%乙醇

酒精浓度75%时渗透性最佳,能迅速使病毒蛋白变性。适用于手部和小型物品表面消毒,需保持作用时间不少于15秒。高浓度酒精反而会在病毒表面形成保护膜,降低灭活效果

5、过氧乙酸

0.5%过氧乙酸溶液作用5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常用于医疗机构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腐蚀性强需专业人员操作。普通家庭更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等相对安全的消毒方式。

日常防护需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外出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对快递等外包装可用酒精喷洒消毒。家庭环境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开关等高频接触部位。避免过度消毒造成环境污染,合理使用防护物资才能持续有效防控疫情。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