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婴幼儿百日咳的诊断标准

2025-08-06

878次浏览

婴幼儿百日咳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回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鼻咽拭子PCR检测阳性、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接触史确认等。

1、临床症状

典型百日咳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发作时连续十余声至数十声短促咳嗽,咳嗽末伴有深长吸气性鸡鸣样回声。婴幼儿症状可能不典型,表现为呼吸暂停、发绀或窒息发作。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夜间加重,抗生素治疗不能明显缓解咳嗽症状。

2、白细胞计数升高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是重要实验室指标,通常超过20×10⁹/L,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可达60-80%。这种改变在卡他期和痉咳期最明显,恢复期逐渐下降。但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不升高的情况。

3、鼻咽拭子PCR检测

鼻咽部分泌物百日咳杆菌PCR检测是确诊的金标准,在发病3周内阳性率较高。采样需用专用拭子深入鼻咽部旋转取材,避免口腔污染。该方法特异性高,能快速区分百日咳杆菌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但后期可能因细菌载量下降而出现假阴性。

4、血清抗体检测

检测血清中抗百日咳毒素IgG抗体和丝状血凝素抗体,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该方法适用于病程超过3周的患儿,但新生儿和未接种疫苗婴幼儿可能缺乏抗体反应。接种疫苗后2年内检测需谨慎解读结果。

5、接触史确认

明确百日咳患者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有家庭或托幼机构聚集性发病情况。潜伏期通常7-10天,最长21天。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婴幼儿接触传染源后发病概率显著增高,3月龄以下未接种疫苗婴儿属于高危人群。

对于疑似百日咳患儿,建议尽早就医隔离治疗。护理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刺激。喂养少量多次,咳嗽后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出现发绀或窒息需紧急处理。完成全程百白破疫苗接种是预防关键,接触者需进行药物预防。恢复期应避免剧烈活动,定期随访肺部情况。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