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创口出血、局部肿胀疼痛、创口感染、干槽症、邻牙损伤等。拔牙是常见的口腔治疗手段,术后需密切关注恢复情况,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还可以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小袋虫病和皮肤利什曼病,麦地那龙线虫感染等。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①肠道阿米巴病,一次0.4~0.6g(2~3片),一日3次,疗程7日;肠道外阿米巴病,一次0.6~0.8g(3~4片),一日3次,疗程20日。②贾第虫病,一次0.4g(2片),一日3次,疗程5~10日。③麦地那龙线虫病,一次0.2g(1片),每日3次,疗程7日。④小袋虫病,一次0.2g(1片),一日2次,疗程5日。⑤皮肤利什曼病,一次0.2g(1片),一日4次,疗程10日。间隔10日后重复一疗程。⑥滴虫病,一次0.2g(1片),一日4次,疗程7日;可同时用栓剂,每晚0.5g置入阴道内,连用7~10日。⑦厌氧菌感染,口服每日0.6~1.2g(3~6片),分3次服,7~10日为一疗程。2、小儿常用量①阿米巴病,每日按体重35~50mg/kg,分3次口服,10日为一疗程。②贾第虫病,每日按体重15~25mg/kg,分3次口服,连服10日;治疗麦地那龙线虫病、小袋虫病、滴虫病的剂量同贾第虫病。③厌氧菌感染,口服每日按体重20~50mg/kg。
1、创口出血
拔牙后24小时内少量渗血属于正常现象,多因创口内血凝块未完全形成所致。若出血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术后过度漱口或吮吸创口有关。建议用消毒纱布咬压止血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严重出血需急诊处理。
2、局部肿胀疼痛
术后1-3天面部肿胀伴轻度疼痛是常见反应,与创伤性炎症有关。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镇痛药物。若肿胀持续加重伴发热,需警惕感染可能。
3、创口感染
口腔细菌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创口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风险较高。预防需保持口腔清洁,术后24小时可开始用氯己定含漱液轻柔漱口。确诊感染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4、干槽症
拔牙后2-3天出现的剧烈放射性疼痛提示可能发生干槽症,因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所致。吸烟、使用吸管等负压动作会增加风险。治疗需由医生清创后填入碘仿纱条,配合甲硝唑片抗感染。该并发症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较常见。
5、邻牙损伤
复杂拔牙操作可能造成邻牙松动、牙根折裂或修复体脱落,多见于牙齿拥挤或牙根弯曲的情况。术前影像评估可降低风险,发生损伤后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牙周固定、根管治疗或修复治疗。使用微创拔牙器械能减少机械性损伤。
拔牙后应保持24小时内不漱口、不吮吸创口,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术后2周内禁止吸烟饮酒,使用对侧牙齿咀嚼。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口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升高。按时复诊拆线,若出现持续剧痛、异常出血或发热症状须立即就医。合理护理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创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