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炎、前列腺增生、肿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碎石手术、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控制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尿路感染: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导致黏膜充血破损,常见于女性生理结构特殊性或饮水不足。典型症状为排尿灼痛伴血尿,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需口服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冲刷尿道。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2、泌尿系结石:草酸钙或尿酸结晶在肾盂沉积形成结石,移动时划伤输尿管黏膜。突发腰腹绞痛伴肉眼血尿为特征表现,B超可明确结石位置。5mm以下结石可通过多跳绳、口服坦索罗辛促排,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3、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多继发于链球菌感染。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茶色尿,尿检见变形红细胞。需限制盐分摄入,使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控制免疫反应,严重者需血浆置换。
4、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激素失衡致腺体肥大,挤压尿道引发血管破裂。表现为尿线变细、终末滴血,直肠指诊可触及增大前列腺。口服非那雄胺缩小腺体,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重度梗阻需经尿道电切术。
5、泌尿系肿瘤:肾盂癌或膀胱癌组织坏死出血,常见于长期吸烟或接触化工染料人群。无痛性全程血尿为危险信号,膀胱镜可见菜花样新生物。早期肿瘤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晚期需吉西他滨化疗。
每日摄入蔓越莓汁可抑制尿道细菌黏附,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结石移位,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及时记录出血特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预防感染性血尿,长期血尿患者应每半年进行膀胱镜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