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传统医学认为,黄芩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功能主治:1.本品适用于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2.用于乙型肝炎,辩证属于肝胆湿热内蕴者临床表现为: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或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用法用量:口服。1.成人一次4粒﹐一日3次;2.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功效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
清热燥湿:
黄芩为苦寒清肃之品,善清肺、胆、脾、大肠、小肠经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常用于治疗湿温、暑湿、湿热郁阻、胸脘痞闷、恶心呕吐,以及大肠湿热、泄泻痢疾、湿热黄疸。
泻火解毒:
黄芩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常用于治疗肺热壅遏、肺失清降导致的咳嗽痰稠,以及外感热病、中上焦郁热导致的高热烦渴。
止血安胎:
黄芩苦寒,能泻亢盛之火以凉血止血,清胞宫之热而安胎,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衄血、崩漏下血,以及热扰胞宫导致的胎动不安。
现代应用
1、黄芩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过敏及解毒等作用,多运用于清热解毒药、抗感冒药、止咳平喘药中,如连翘败毒片、复方鱼腥草合剂、牛黄清胃丸、双金连合剂、羚羊清肺丸、复方咳喘胶囊等。
2、黄芩还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可以用于保肝利胆药中,如和肝利胆冲剂、舒胆胶囊、乙肝解毒胶囊、舒肝保坤丸、解郁和肝丸、明目羊肝丸等。
需要注意,大家应该合理的使用中成药,不能随意用药。当您有用药需求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适宜人群
黄芩适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者;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者;血热吐衄者;痈肿疮毒者;胎动不安者。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者:
黄芩能清热燥湿,常用于治疗湿温、暑湿、湿热郁阻、胸脘痞闷、恶心呕吐,以及大肠湿热,泄泻痢疾,湿热黄疸。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者:
黄芩能清泻上焦实热,常用于治疗肺热壅遏、肺失清降导致的咳嗽痰稠,以及外感热病、中上焦郁热导致的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等。
血热吐衄者:
黄芩能凉血止血,可用于治疗火毒炽盛迫血妄行导致的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及其他出血证。
痈肿疮毒者:
黄芩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火毒炽盛引起的痈肿疮毒、痔疮热痛。
胎动不安者:
黄芩具有清热安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扰胞宫导致的胎动不安。
需要注意,本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来治疗上述疾病,具体组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用药物情况等制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大家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原因: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以免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使用方法
本品多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中药组方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煎煮后内服。需要注意,具体的熬药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需要遵照医嘱,以保证药液能够发挥相应的疗效。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3-10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确,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间需要合用其他药物,请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温馨提示
黄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以免发生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