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什么

2025-04-12

235次浏览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栓栓塞、巨细胞动脉炎、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溶栓治疗、降眼压治疗、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压或高血脂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控制血压血脂是关键,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增加深海鱼类摄入,定期监测血脂四项。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可能引发急性栓塞,表现为突发无痛性视力丧失、瞳孔散大等症状。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2、血管痉挛: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诱发动脉痉挛性收缩。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平时避免吸烟及摄入咖啡因。伴随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时,需与偏头痛先兆鉴别,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苍白水肿。

3、血栓栓塞: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附壁血栓脱落阻塞动脉。需长期服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定期监测INR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时可能出现扇形视野缺损,荧光造影显示血流中断。

4、巨细胞动脉炎: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症导致管腔闭塞。急性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配合甲氨蝶呤免疫抑制。典型症状包括颞部头痛、咀嚼肌无力,血沉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

5、血液高凝状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蛋白C缺乏等疾病导致。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严重者行血浆置换。这类患者常伴反复流产史,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狼疮抗凝物阳性。

日常需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推荐食用杏仁、三文鱼等。突发单眼视力下降需立即就医,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4-6小时内,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