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坏疽可能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创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足部溃疡、皮肤发黑、疼痛麻木、组织坏死、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1、足部溃疡:
早期常见足底或趾间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创面边缘不规则,基底可见黄色坏死组织。患者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外敷银离子敷料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2、皮肤发黑:
局部皮肤呈现紫黑色改变,多发生在足趾末端或足跟,与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缺血有关。建议穿戴减压鞋垫,避免局部受压,配合红外线理疗改善血液循环。
3、疼痛麻木:
约60%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刺痛感与感觉减退并存。可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疼痛剧烈时使用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缓解症状。
4、组织坏死:
晚期出现干性坏疽时可见组织干枯皱缩,湿性坏疽则伴有恶臭分泌物。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关,需行清创术联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治疗。
5、脓性分泌物:
感染性坏疽创面持续渗出黄绿色脓液,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需采集分泌物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严重者需进行截趾术或截肢手术。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每日监测足部皮肤状况,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与合脚鞋具。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摄入,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每周进行30分钟游泳或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出现皮肤破损时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导致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