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龋齿好发部位可能与牙齿形态、清洁难度、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常见于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上颌乳磨牙、乳尖牙、混合牙列区。
1、上颌乳切牙:
上前牙易受奶瓶龋影响,婴幼儿长期含奶瓶入睡时,奶液中糖分在唇侧牙面堆积。建议改用杯子喂养,睡前用纱布清洁牙面,避免夜间哺乳。
2、下颌乳磨牙:
咬合面窝沟较深易滞留食物残渣,儿童刷牙时难以彻底清洁。可采用窝沟封闭预防,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理邻面。
3、上颌乳磨牙:
颊侧牙颈部釉质较薄,酸性环境易导致釉质脱矿。限制餐间甜食频率,餐后清水漱口,每半年涂氟一次增强牙体抗酸能力。
4、乳尖牙:
尖锐牙尖易与邻牙形成食物嵌塞区。家长需辅助使用牙线棒清理,选择小头软毛牙刷重点清洁牙缝。
5、混合牙列区:
替牙期乳恒牙交替处易堆积牙菌斑。可能与乳牙根吸收导致的牙龈退缩有关,表现为邻面龋坏。建议使用牙缝刷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乳牙龋病预防需建立系统性口腔护理方案。饮食上减少黏性糖果摄入,增加芹菜苹果等纤维性食物辅助清洁。每日早晚采用圆弧刷牙法,配合儿童含氟牙膏。每3-6个月进行专业涂氟,对于已龋坏牙齿应及时充填治疗避免影响恒牙发育。早期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降低恒牙龋坏风险具有长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