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引起的腹泻可通过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治疗。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通过吸附肠道内病原体和毒素缓解腹泻症状,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初期。该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儿童及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防止电解质紊乱。
2、抗菌药物:
诺氟沙星作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可有效抑制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适用于伴随发热、血便的细菌性肠炎,疗程通常3-5天。18岁以下人群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可能引起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
3、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活性菌株,能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菌群失调型肠炎效果显著,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高温破坏菌群活性。
4、病毒感染因素: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肠炎主要病因,可能与接触污染食物、水源有关,通常表现为水样便、呕吐、低热等症状。此类情况以补液盐防止脱水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
5、饮食诱发因素:
生冷食物、变质海鲜可能刺激肠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通常伴随脐周绞痛、肠鸣音亢进。发病期间应选择米汤、软面条等低渣饮食,暂停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摄入。
肠炎恢复期建议每日补充1000ml淡盐水,食用蒸苹果、山药粥等收敛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肠道蠕动。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老年患者需警惕肠炎诱发心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