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损伤主要分为前尿道损伤和后尿道损伤两大类,具体包括尿道挫伤、尿道裂伤、尿道完全断裂、医源性尿道损伤和骑跨伤五种类型。
1、尿道挫伤:
尿道挫伤是最轻微的尿道损伤类型,仅表现为尿道黏膜或海绵体组织的轻微损伤。常见于会阴部受到外力挤压或撞击,如骑跨伤。患者可能出现排尿疼痛、轻微血尿等症状,通常通过保守治疗如留置导尿管、抗感染治疗即可恢复。
2、尿道裂伤:
尿道裂伤指尿道壁部分撕裂但未完全断裂,多由骨盆骨折或锐器伤导致。典型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出血和会阴部血肿。这类损伤需要根据裂伤程度选择尿道吻合术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术后可能需定期尿道扩张。
3、尿道完全断裂:
尿道完全断裂是最严重的损伤类型,常见于严重骨盆骨折导致的后尿道损伤。患者会出现尿潴留、会阴部广泛血肿等症状。治疗需急诊手术行尿道端端吻合术或分期尿道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狭窄和尿失禁。
4、医源性损伤:
医源性尿道损伤多由泌尿系统器械操作引起,如膀胱镜、导尿管置入等操作不当。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黏膜擦伤、假道形成和穿孔等。轻度损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治愈,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5、骑跨伤:
骑跨伤特指会阴部骑跨在硬物上导致的前尿道损伤,多见于男性。典型表现为会阴部剧痛、尿道口滴血和排尿困难。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导尿或手术修复,需警惕尿道狭窄等远期并发症。
尿道损伤患者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保持尿量每日2000毫升以上;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骑跨动作;遵医嘱定期复查尿流率及尿道造影。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应及时复诊,预防尿道狭窄。术后3-6个月内应避免性生活,必要时需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