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典型症状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痔疮。痔疮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瘙痒、排便时出血或肛门处有柔软肿块突出,内痔可能伴随无痛性便血,外痔则常伴有局部不适感。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通常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鲜红色出血,严重时痔核可能脱出肛门;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可触及肛门周围柔软肿块,常伴有疼痛和瘙痒;混合痔兼具内外痔特征。排便习惯改变、久坐久站、妊娠、长期便秘或腹泻等都是常见诱因。
典型症状自查:
排便后擦拭时发现鲜红色血迹是最常见表现,血液通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肛门区域持续瘙痒可能由于痔疮分泌物刺激皮肤所致。触摸肛门周围发现柔软肿块,排便时肿块增大,便后可能回缩或持续外突。久坐后肛门坠胀感明显,温水坐浴可缓解症状。
鉴别诊断要点:
需要与肛裂、直肠息肉、直肠脱垂等疾病区分。肛裂疼痛剧烈且排便后持续数小时,出血量少;直肠息肉出血常混于粪便中;直肠脱垂可见黏膜呈环形脱出。若出现黑色柏油样便、体重骤降、排便习惯持续改变等警报症状,需警惕结直肠肿瘤可能。
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增加全谷物、果蔬等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肛门不适时可使用温水坐浴,水温38-40℃为宜,每次10-15分钟。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孕期女性更需注意预防,侧卧休息减轻盆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