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与痔疮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检查手段、治疗方式和预后差异进行区分。直肠息肉多为肠黏膜异常增生,痔疮是肛垫静脉丛病理性扩张。
直肠息肉主要与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刺激相关,部分属于癌前病变;痔疮由肛垫下移或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妊娠、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易诱发。
直肠息肉多无症状,较大者可出现便血、肠套叠;痔疮典型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间歇性便血,血栓性外痔伴剧烈疼痛。
直肠息肉需肠镜活检确诊,可进行病理分型;痔疮通过肛门指诊和肛门镜即可诊断,必要时行排粪造影评估功能。
直肠息肉需内镜下切除EMR/ESD,直径>2cm需腹腔镜手术;痔疮以保守治疗为主,严重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或血栓剥离术。
腺瘤性息肉有恶变风险需定期复查;痔疮术后复发率约5%-10%,调整饮食排便习惯可预防复发。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避免久坐久站,痔疮急性期可温水坐浴。直肠息肉术后患者建议每年复查肠镜,痔疮反复出血或脱出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运动如提肛锻炼、慢跑有助于改善肛周血液循环,两类疾病均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