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非特异性表现。
约80%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多高于37.3℃,常伴随持续性干咳。发热可能由病毒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导致,咳嗽源于呼吸道黏膜损伤。建议监测体温变化,适量补充电解质水。
约50%患者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可能与病毒攻击嗅神经支持细胞相关。症状通常持续2-4周,可通过嗅觉训练如每日闻柠檬、丁香等刺激性气味促进恢复。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频率>30次/分、血氧饱和度<93%,提示肺部炎症浸润影响气体交换。居家可使用指夹式血氧仪监测,出现三凹征或口唇紫绀需立即就医。
20%患者伴随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与病毒侵袭肠上皮细胞有关。建议选择低渣饮食如白粥、面条,避免乳制品加重腹泻,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
病毒血症可能导致持续头痛、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结膜充血。适当冷敷缓解疼痛,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肌负担。
感染期间需保证每日2000ml饮水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配合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居家隔离时每日通风3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高频接触表面,症状加重或持续超过10天应及时至发热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