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可通过抑酸药物控制、手术切除、靶向治疗、饮食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胃泌素瘤通常由胰腺或十二指肠G细胞增生、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顽固性消化道溃疡、腹泻等症状。
质子泵抑制剂是胃泌素瘤的一线治疗药物,常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缓解溃疡症状。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可作为辅助用药。药物治疗需长期维持,定期复查胃镜评估疗效。
局限性胃泌素瘤首选根治性手术,包括肿瘤剜除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MEN1型患者需同时探查甲状旁腺。术中需结合术中超声定位,术后需监测胃泌素水平评估是否复发。
转移性胃泌素瘤可采用依维莫司、舒尼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可控制激素分泌症状。肝转移灶可考虑动脉栓塞或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鱼肉、蒸蛋等。少食多餐减轻胃部负担,每日5-6餐为宜。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预防恶性贫血。
每3-6个月检测空腹胃泌素和胃酸pH值,影像学检查推荐增强CT或MRI。MEN1型患者需同步筛查垂体瘤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出现呕血、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
胃泌素瘤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建议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鸡肉、豆腐,搭配小米粥、南瓜等温和食材。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腹部受压动作。术后患者应穿戴腹带保护伤口,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出现水样腹泻时及时口服补液盐,长期用药者需监测肝肾功能。建议每季度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