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肿主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突发性肿胀,通常伴随瘙痒或疼痛,常见于眼睑、嘴唇、手足等部位。
血管性水肿最典型的症状是局部皮肤突然肿胀,肿胀区域边界不清,按压无凹陷。肿胀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常见于面部、四肢或生殖器。部分患者肿胀处伴有紧绷感或轻微疼痛,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发红。
口腔、咽喉或胃肠道黏膜可能发生肿胀。口腔肿胀可能导致说话或进食困难;咽喉肿胀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需紧急处理;胃肠道黏膜水肿可表现为腹痛、恶心或呕吐,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瘙痒症状,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瘙痒常先于肿胀出现,可能局限于肿胀区域或扩散至周围皮肤。瘙痒感与组胺释放有关,但不同于荨麻疹的明显风团。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下或黏膜肿胀,通常不伴瘙痒。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可能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如疲劳、关节痛。药物诱发型多在用药后30分钟内出现快速进展的肿胀。
喉头水肿是最危险的并发症,表现为声音嘶哑、喘鸣或呼吸困难。腹部血管性水肿可能导致肠梗阻样症状。反复发作可能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组织纤维化。
血管性水肿患者需避免已知过敏原,日常可记录发作诱因。饮食上减少高组胺食物如海鲜、发酵食品摄入;发作期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需定期监测C1酯酶抑制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