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可能由维生素缺乏、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机械刺激或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用药、补充营养、改善生活习惯、抗感染治疗或增强免疫力等方式缓解。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1、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2核黄素或铁元素不足是常见诱因,会导致口角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日常需增加动物肝脏、鸡蛋、深绿色蔬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摄入,严重缺乏时可遵医嘱口服复合维生素补充剂。
2、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表现为口角潮红伴白色伪膜,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尿病有关。确诊需刮取皮屑镜检,治疗可选用制霉菌素软膏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需控制血糖水平。
3、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口角糜烂、结痂,多因舔唇习惯或免疫力下降导致。局部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伴有全身症状时需口服抗菌药物。
4、机械刺激:
假牙摩擦、长期咬合不正或过度张口等物理刺激会造成口角皲裂。需调整不良口腔习惯,义齿佩戴者应重新修整边缘,夜间可使用凡士林保湿减少摩擦。
5、免疫低下:
艾滋病、化疗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群体易反复发作。除对症治疗外,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必要时给予免疫调节剂,同时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创面。
保持口周清洁干燥是护理关键,建议使用温和无酒精的润唇膏每日涂抹,避免舔舐或撕扯痂皮。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新鲜果蔬摄入,限制高糖食物以防真菌滋生。症状持续超过两周、伴随全身发热或反复发作时,需排查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冬季注意佩戴口罩减少冷风刺激,儿童患者应纠正咬铅笔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