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药物副作用、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慢性或习惯性便秘: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肝性脑病:用于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昏迷前状态。
用法用量:每日剂量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节,下面的推荐剂量可作为参考。1.便秘及临床需要维持软便的情况:成人起始剂量30mL/日,维持剂量10-25mL/日;2.7-14岁儿童:起始剂量15mL/日,维持剂量10-15mL/日;3.3-6岁儿童:起始剂量5-10mL/日,维持剂量5-10mL/日;4.婴儿:起始剂量5mL/日,维持剂量5mL/日。治疗几天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减剂量。杜密克宜在早餐时1次服用。根据乳果糖的作用机制,1至2天可取得临床效果。如2天后仍未有明显效果,请咨询医生。2.肝昏迷及昏迷前期起始剂量:30-50mL,一日3次。维持剂量:应调至每日最多2-3次软便。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吸收水分,软化粪便,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膳食纤维吸水不足导致便秘加重。
2、增加运动
适量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运动可以刺激肠道神经,增强肠道肌肉的协调性,促进粪便排出。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运动一定时间。对于长期久坐的人群,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3、使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可以缓解便秘症状。常见的通便药物包括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开塞露等。乳果糖口服溶液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增加肠道水分,软化粪便。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能够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开塞露能够直接刺激直肠,促进排便。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避免长期依赖。
4、建立排便习惯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助于改善便秘。人体存在胃结肠反射,通常在餐后肠道蠕动会增强,此时是排便的适宜时机。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应坚持,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保持放松状态,有助于减少肛肠疾病的发生。
5、缓解压力
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便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便秘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西蓝花等,同时保持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如厕,避免长时间憋便。若便秘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通便药物,避免自行滥用泻药导致药物依赖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