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的护理诊断主要包括膀胱充盈、排尿困难、尿路感染风险、肾功能受损风险、心理焦虑等。护理措施可通过导尿、膀胱训练、药物辅助、心理疏导、生活调整等方式实施。

1、导尿
导尿是解决急性尿潴留的直接方法,通过留置导尿管或间歇导尿帮助排空膀胱。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尿道损伤和感染。长期导尿者需定期更换导管,观察尿液性状,出现浑浊、血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导尿后需评估膀胱功能恢复情况,逐步减少导尿频率。
2、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适用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通过定时排尿、延迟排尿等方法重建排尿反射。训练初期每2-3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配合盆底肌锻炼可增强控尿能力,训练期间记录排尿日记,监测尿量和残余尿量变化。
3、药物辅助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梗阻。胆碱能药物如新斯的明可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使用药物需遵医嘱,注意观察头晕、口干等副作用。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

4、心理疏导
慢性尿潴留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需评估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干预。解释疾病机制和康复计划,减轻对导尿的恐惧。鼓励参与社交活动,避免因排尿问题自我隔离。严重心理障碍者可转介心理科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5、生活调整
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限制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摄入。保持会阴清洁,穿宽松棉质内衣。便秘者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缓泻剂。肥胖患者应减重以降低腹压对排尿的影响。

尿潴留患者日常需监测体温和排尿情况,出现发热、腰痛提示可能发生肾盂肾炎。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康复期可进行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肌肉放松,但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所有护理措施需根据病因和个体差异调整,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