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可能由睑板腺阻塞、慢性炎症、细菌感染、油脂分泌异常、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眼睑无痛性肿块、局部红肿等症状。
1、睑板腺阻塞:
睑板腺分泌的油脂无法正常排出时,会在腺管内积聚形成囊肿。长期阻塞可能导致腺体萎缩,影响泪膜稳定性。日常可通过热敷促进腺体疏通,避免揉眼或化浓妆。
2、慢性炎症刺激:
反复发生的睑缘炎或结膜炎会引发睑板腺功能障碍。炎症因子持续刺激腺体周围组织,导致肉芽肿性反应。需使用抗生素眼膏控制炎症,如红霉素眼膏、氧氟沙星眼膏。
3、继发感染风险:
囊肿破裂后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出现化脓性炎症。伴随症状包括剧烈疼痛、黄色分泌物。需及时进行切开引流,局部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4、视力干扰:
大型霰粒肿压迫角膜会导致散光或视物模糊,儿童可能诱发弱视。持续3个月不消退的囊肿需手术切除,常见术式包括刮除术、激光消融术。
5、心理社交影响:
反复发作或外观明显的肿块可能引发焦虑自卑。多发霰粒肿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同时进行心理疏导。
日常保持眼部清洁,避免高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出现持续增大、影响视力或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应及时就医,眼科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糖皮质激素注射或手术治疗。规律作息和眼部按摩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