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需根据具体病原体类型选择抗病毒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奥司他韦、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
病毒感染的治疗需明确病原体种类,不同病毒对药物敏感性差异显著。奥司他韦适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通过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断病毒释放。阿昔洛韦针对疱疹病毒属感染,通过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复制。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有效,通过抑制病毒RNA合成发挥作用。
1、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效果最佳。除奥司他韦外,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也属于此类药物,需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玛巴洛沙韦作为新型RNA聚合酶抑制剂,单次给药即可缩短病程。流感患者需注意补充水分,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物理降温。
2、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首选阿昔洛韦及其前体药物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有缓解作用。皮肤疱疹发作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眼部疱疹需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防止角膜损伤。
3、呼吸道病毒感染:
利巴韦林气雾剂可用于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干扰素α对鼻病毒、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但需避免预防性使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饮用1.5-2升温水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
病毒感染期间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肺负担。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蒸蛋为主,适量摄入猕猴桃、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房间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定期开窗通风。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儿童、孕妇及老年人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恢复期可进行散步、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逐步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