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受虐成瘾心理学是什么

2025-04-15

142次浏览

受虐成瘾心理学是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指个体在痛苦或受控情境中反复寻求心理或生理刺激的行为模式,可能与童年创伤经历、多巴胺奖赏机制异常、控制感缺失、人格障碍倾向、社会关系扭曲等因素相关。该行为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暴露反应预防、药物辅助治疗、团体心理支持、家庭系统重构等方式干预。

1、创伤重复体验:童年期遭受躯体或情感虐待的个体,可能通过复现受虐场景获得熟悉感与掌控感。采用眼动脱敏疗法帮助打破创伤记忆再体验循环,结合安全基地训练重建依恋模式。

2、神经奖赏失衡:受虐行为激活脑内阿片受体释放β-内啡肽,形成类似成瘾的神经适应。纳曲酮可阻断阿片受体,配合正念训练降低对痛苦刺激的渴求度。

3、低自我价值认知: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常通过自伤维持存在感。辩证行为疗法能改善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技能训练替代自我惩罚行为。

4、关系权力代偿:在施虐-受虐关系中重复早期权力失衡模式。客体关系疗法可揭示潜意识中的关系模板,运用角色扮演技术建立平等互动模式。

5、疼痛快感联结:持续性疼痛刺激导致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异常。生物反馈治疗能切断疼痛-愉悦的条件反射,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重建正常体感阈值。

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有助于稳定情绪,规律进行瑜伽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可提升身体掌控感,建立包含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在内的多维支持网络,每周记录情绪变化与行为触发点的日记有助于识别高危情境,卧室布置采用柔和的暖色调灯光与减压香薰创造安全环境。当出现无法自控的自伤行为或持续性抑郁症状时,需立即前往精神科急诊评估风险等级。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