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痘发烧可以服用退烧药,但需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而非布洛芬。退烧处理需结合物理降温、补液护理、皮疹管理、药物禁忌及就医指征综合判断。
1、药物选择:
水痘发热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该药物不会增加皮肤出血风险。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儿童尤其需避免。用药前需核对药物成分,确保不含阿司匹林成分。
2、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可优先采用温水擦浴、减少衣被等物理方式降温。保持室温22-24℃为宜,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观察有无寒战或抽搐等异常表现。
3、补液护理:
发热会加速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2升,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为宜。合并口腔疱疹者可选用吸管饮水,避免刺激溃疡面。
4、皮疹管理:
退烧时出汗可能加重瘙痒,需修剪指甲并穿戴棉质手套。疱疹未破溃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已破溃皮疹需用碘伏消毒。禁止抓挠皮疹,继发细菌感染需及时使用抗生素软膏。
5、就医指征:
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意识模糊或呕吐需急诊处理。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出血性疱疹、咳嗽胸痛时,提示可能合并肺炎或脑炎等并发症,应立即住院治疗。
水痘发热期应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海鲜等发物。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淋浴,禁用肥皂搓洗。居家隔离至所有疱疹结痂,密切接触者需观察21天。恢复期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通常3-6个月可自行消退,期间注意防晒。体温正常后仍要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