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病人可选择高蛋白奶粉、低脂奶粉、水解蛋白奶粉、添加益生菌奶粉、无乳糖奶粉等营养配方奶粉。
外科手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质分解加速。高蛋白奶粉每100克含蛋白质20-30克,能补充支链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促进伤口组织修复。建议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增强胶原蛋白合成。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适用于胆囊切除或胰腺手术后的患者。脂肪含量控制在1.5%以下,采用中链甘油三酯替代部分长链脂肪酸,减轻消化系统负担。可添加南瓜泥或苹果泥改善口感,同时补充膳食纤维。
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水解乳清蛋白分子量小于5000道尔顿,无需消化酶分解即可吸收。含谷氨酰胺成分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术后感染风险。适宜与米汤交替饮用,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
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失衡,添加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株的奶粉能恢复微生态平衡。选择菌落数≥1×10^6CFU/g的产品,术后2周内每日饮用200-300毫升,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针对乳糖不耐受患者,采用乳糖酶水解技术分解乳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钙含量需达120mg/100ml以上,配合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可加入黑芝麻粉或杏仁粉增加矿物质摄入。
术后营养支持需遵循阶梯式原则,从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初期选择易吸收的奶粉配方,搭配小米粥、藕粉等低渣食物。恢复期可增加鱼肉泥、蒸蛋羹等优质蛋白来源。每日分6-8次少量摄入,保持2000-2500毫升总液体量。适当进行床上踝泵运动和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监测体重变化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时调整营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