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可通过营养支持、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肝移植、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肝功能衰竭通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营养支持:
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改善肝细胞再生能力,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达到1.2-1.5g/kg。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可纠正负氮平衡。限制钠盐摄入可预防腹水加重,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g以内。口服或静脉补充维生素K能改善凝血功能异常。
2、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相关肝衰竭。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解救。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发作。乳果糖可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症状。
3、人工肝支持:
血浆置换能快速清除体内毒素,每次置换血浆2000-3000ml。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可选择性清除胆红素和胆汁酸。生物人工肝装置通过培养的肝细胞提供代谢支持。这些过渡性治疗可为肝移植争取时间。
4、肝移植评估:
符合King's College标准或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32分者需考虑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可采用右半肝或左半肝供体。脑死亡供体需进行ABO血型匹配和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5、并发症管理: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需使用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首选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套扎。肝肾综合征可使用特利加压素改善肾功能。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水肿,甘露醇脱水治疗需维持血浆渗透压在300-320mOsm/L。
肝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饮食宜少量多餐,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优质蛋白。康复期可进行床边脚踏车等低强度运动。心理疏导需贯穿治疗全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