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伤可分为牙震荡、牙折裂、牙脱位、嵌入性脱位、完全脱位五种类型。
牙震荡是牙齿受外力冲击后未出现明显位移或断裂的情况。牙周膜和牙髓可能受到轻微损伤,表现为牙齿轻微松动、咬合不适或冷热敏感。这类损伤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定期观察牙髓活力变化。
牙折裂包括冠折、根折和冠根联合折三种亚型。冠折可能暴露牙本质或牙髓,伴随尖锐边缘刺激舌颊黏膜;根折常见牙冠松动、叩痛明显。治疗需根据折裂位置选择断冠粘接、根管治疗或拔除后修复。
牙脱位指牙齿部分脱离牙槽窝,表现为牙齿伸长、倾斜或松动度增加。可能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骨骨折。需在局麻下复位后采用牙弓夹板固定4-6周,定期监测牙髓状态。
嵌入性脱位是牙齿受垂直向力撞击嵌入牙槽骨的情况。临床见牙冠变短,X线显示牙根尖进入骨内。青少年恒牙可观察自行萌出,成年患者需正畸牵引复位,合并牙髓坏死时需根管治疗。
完全脱位即牙齿整颗脱离牙槽窝,需紧急处理。最佳再植时机为脱落后30分钟内,保存介质推荐生理盐水或牛奶。再植后需弹性固定并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后期可能出现牙根吸收。
牙外伤后建议选择软质食物如鸡蛋羹、南瓜粥,避免坚果等硬物;恢复期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含氟漱口水;运动时佩戴定制防护牙托能有效预防外伤。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牙髓坏死、牙根吸收等并发症,儿童恒牙外伤后需追踪观察至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