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阳性具有传染性。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等行为不会导致传染。
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母婴垂直传播以及不规范的医疗操作。病毒在体外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但对高温和常用消毒剂敏感。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周至6个月,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
预防传播的注意事项:
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纹身、穿耳洞等有创美容项目应选择正规机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需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并检测抗体。
感染后的应对措施:
确诊感染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期间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家庭成员建议进行血清学筛查,新生儿需在出生后检测丙肝抗体。
日常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个人卫生,伤口及时消毒包扎。心理方面需正确认识疾病,避免过度焦虑,可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社会交往无需特殊限制,但应主动告知密切接触者相关防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