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服用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会不会发生耐药

2025-05-18

283次浏览

服用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确实可能发生耐药现象。靶向药物通过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发挥疗效,但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基因突变、信号通路代偿激活等机制产生耐药性。

一、原发性耐药与继发性耐药:

原发性耐药指用药初期即无反应,可能与患者基因异质性或靶点变异有关。继发性耐药多在治疗6-12个月后出现,表现为肿瘤再次进展。常见耐药机制包括靶蛋白二次突变、旁路信号激活、表型转换等。例如EGFR-TKI类药物易出现T790M突变,ALK抑制剂可能面临G1202R突变。

二、耐药后的应对策略:

基因检测是识别耐药机制的核心手段,可指导后续治疗选择。针对特定突变可换用新一代靶向药,如奥希替尼应对T790M突变。联合治疗能延缓耐药发生,如EGFR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治疗、化疗或局部治疗也可作为耐药后的备选方案。

日常需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保持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持治疗耐受性,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改善体能状态,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心理支持对缓解治疗压力至关重要,可通过正念训练或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调节情绪。耐药并非治疗终点,现代医学已发展出多种跨线治疗方案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