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可选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等药物改善症状。消化不良的用药选择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消化酶不足、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1、胃肠动力障碍:
胃肠蠕动减慢会导致食物滞留,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能增强胃窦收缩力,加速胃排空;莫沙必利通过激活5-HT4受体改善全消化道蠕动。这类药物需餐前15-30分钟服用,孕妇及胃肠道出血者禁用。
2、胃酸分泌异常:
胃酸过多可能引发烧心、反酸,可选用铝碳酸镁等抗酸剂中和胃酸,或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抑制胃酸分泌。长期反流需排除胃食管反流病,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适用于此类情况。
3、消化酶不足:
胰腺功能减退或胆汁分泌不足时,复方消化酶胶囊含胰酶、熊去氧胆酸等成分,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同时需低脂饮食减轻胰腺负担。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胃炎,出现上腹隐痛、嗳气。确诊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根治方案包含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通常10-14天。
5、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功能,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除调节情绪外,可短期使用黛力新等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症状。
消化不良患者日常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及产气食物,推荐食用山药、小米粥等易消化食材。餐后适度散步促进胃肠蠕动,避免立即平卧。长期反复发作需完善胃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压力大者可尝试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放松训练。合并体重下降、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