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并非现代医学概念,中医理论中多指女性因阳气不足出现的下腹冷痛、月经异常等症状。判断需结合典型体征与专业中医师辨证。
一、典型症状表现:
经期下腹坠胀冷痛,热敷可缓解;月经周期延后且经血色暗、夹血块;平素畏寒肢冷,尤其下肢冰凉;白带清稀量多;常伴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象沉迟。
二、体质与诱因分析:
先天脾肾阳虚体质者易发,后天因素包括长期贪凉饮冷、衣着单薄、过度节食或频繁流产损伤阳气。冬季症状加重,夏季吹空调后出现不适也属常见表现。
三、鉴别诊断要点:
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西医检查无异常但持续存在上述症状时,可考虑中医辨证。建议妇科超声及激素六项检测排除病理性因素。
日常可观察晨起指尖温度,若持续低于32℃提示末梢循环不良;经前用暖水袋贴敷小腹,若疼痛明显缓解则提示寒证。调理期间忌食生冷瓜果,推荐艾灸关元、气海穴位,每周三次每次15分钟。冬季可饮用肉桂红枣茶,取肉桂3克、红枣5枚煮水代茶。适度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改善气血循环,每日晨起练习10分钟。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需至中医院妇科进行脉诊与体质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