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带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口服止血药物、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改善。常见原因包括痔疮出血、肛裂、肠道炎症、消化道溃疡、结直肠肿瘤等。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时对肛周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建议每日食用燕麦、火龙果、芹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保持每日1500-2000ml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充血。
功能主治:用于痔疮及其他肛门疾患引起的疼痛、瘙痒、肿胀和出血的对症治疗;亦可用于缓解肛门局部手术后的不适。
用法用量:塞肛门内,一次1枚,一日1~2次。
2、口服止血药:氨甲环酸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云南白药胶囊具有化瘀止血功效。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尤其合并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3、局部用药处理:痔疮出血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保护黏膜,肛裂患者适用硝酸甘油软膏缓解括约肌痉挛。使用前需清洁肛周,栓剂置入深度约2-3cm,软膏涂抹需覆盖裂口全缘。
4、病因治疗:痔疮急性发作期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肛裂持续不愈需行肛裂切除术。炎症性肠病需规范使用美沙拉嗪等氨基水杨酸制剂,消化道溃疡患者需根除幽门螺杆菌。
5、肿瘤筛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进展期肿瘤需考虑根治性手术联合放化疗。
出现血便需记录出血频率、颜色及伴随症状。鲜红色血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建议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突发大量出血或伴随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反复出血者应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进行铁剂补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