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麦氏点压痛等症状。
1、转移性腹痛:早期疼痛多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呈阵发性钝痛,6-8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种特征性表现与内脏神经反射和炎症累及腹膜有关,约70%患者出现该症状。可尝试屈膝侧卧缓解疼痛,需立即禁食并就医。
2、消化道症状:90%患者伴随恶心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后期因肠麻痹出现持续性呕吐。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与胃肠蠕动紊乱相关。发病后需停止经口进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全身反应:体温多在37.5-39℃之间,若超过39℃可能提示穿孔。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85%。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但禁用解热镇痛药掩盖病情。
4、局部体征:麦氏点压痛是典型体征,按压后突然抬手时疼痛加剧反跳痛。腹肌紧张提示腹膜刺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检发现罗氏征、腰大肌试验阳性时,需考虑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5、特殊表现: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儿童易发生穿孔。妊娠期阑尾炎疼痛位置上移,盆腔位阑尾炎可刺激膀胱直肠。异位阑尾炎可能表现为全腹痛,需通过超声或CT确诊。
发病初期可尝试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术后恢复期逐步增加鸡肉、鱼肉等优质蛋白,配合散步促进肠蠕动,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意识改变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