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片能和金花清感颗粒一起吃吗
目录
一、隔离防护篇
服用方法:每次5g,一天三次。
温馨提示: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即可。妊娠期、哺乳期请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对药物成分过敏者慎用。
4.足浴预防方
桂枝30g、荆芥30g、川芎30g、生姜30g、艾叶15g、红花10g、当归10g、白芷5g、花椒10g。
使用方法:上述药物共煎煮,取适量温热药液浴足,可活血通络、散寒除湿。过敏体质及糖尿病患者慎用。妊娠期、哺乳期等不宜使用。
2.耳部按摩:每日晨起按摩(提拉耳尖-按揉耳廓-下拉耳垂-按压耳屏)20分钟,用力适中,以局部酸、胀、痛、麻为度,达到清脑明目、清心安神、疏经通络的作用。
3.十指操:指尖是神经聚集之处。中医“十二井穴”分布在十指指甲旁,按压十个手指甲两旁的肌肉,也可以疏经通络、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三
中医治疗篇
温馨提示:有出血严重倾向疾病、严重基础疾病、体质虚弱、皮肤有破损、过敏体质的患者不宜使用,孕妇、婴幼儿禁用。
2.拔罐疗法
拔罐可防病治病,强壮身体。对于头身疼痛,酸软不适,建议于双侧委中拔罐。
温馨提示:①建议使用家用真空抽气式罐,其较传统意义上的火罐而言,疗效相当,但使用更安全,无烫伤之忧,操作简便。②儿童请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③孕妇、有心脏疾病、有出血倾向疾病、皮肤损伤、易过敏者禁用。
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有舒筋通络的作用,头痛头昏的患者推荐按摩合谷穴。
操作方法: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肌肉丰厚处,按揉此穴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10-15遍,2-3次。
温馨提示:皮肤破损者慎用,孕妇禁用。
4.小儿推拿
捏脊法常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
操作方法: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长强穴捏到枕项部大椎穴,重复3-5遍。
温馨提示: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每次时间不宜太长,以连续捏脊3-5分钟为宜。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儿童。有出血倾向、心脏病、癫痫、高热、皮肤破损等儿童慎用。
中医传统功法训练:每日可进行八段锦(同中医预防篇之中医健身方法)等中医传统功法训练,以促疾病康复。
3.经络穴位按摩康复
推荐穴位: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
操作方法: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拇指指腹触摸皮肤并稍加按压,小幅度的环转按揉腧穴,以产生酸胀温热感为佳,每次1~3分钟,可起到补脾益肺之功,改善气短、乏力等不适。
温馨提示:皮肤破损者不宜进行操作。
4.艾灸(悬灸)疗法
推荐穴位:中脘与上脘(上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操作方法:选用艾灸疗法时,一般隔2天施灸1次,每穴灸10~15分钟,持续2周;症状明显可交替选用不同穴位每天施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继续施灸5次。10次为1个疗程。
温馨提示:如使用灸法需注意:①安全使用明火,做好消防安全;②规范操作,避免烫伤;③如需大面积暴露操作部位,请随时注意防寒保暖;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无医生指导请慎用
五
药物储备篇
“囤不可取,备己所需”。当前,市民朋友们可能伴随着一些焦虑,担心感染病毒,跟风进行“囤药”。为了更好地指导市民朋友们规范用药,防止“囤药”及过量叠用药物的情况发生,本篇将介绍家居过程中应常备哪些药物,以提醒大家理性买药,拒绝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