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药物主要包括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甲氨蝶呤等,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药物流产适用于早期妊娠终止,主要作用机制为抗孕激素、促进子宫收缩及胚胎排出。
1、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通过阻断孕酮受体使蜕膜组织坏死、宫颈软化。通常与前列腺素类药物联用,适用于停经49天内的早期妊娠终止。使用后可能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反应,需密切监测妊娠组织排出情况。
2、米索前列醇:
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E1类似物,能增强子宫收缩力和频率。常与米非司酮序贯使用,促进胚胎及蜕膜排出。用药后2-6小时可能出现剧烈宫缩痛、腹泻等副作用,严重过敏体质者禁用。
3、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为叶酸拮抗剂,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增殖终止妊娠。主要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需配合血HCG监测。可能出现骨髓抑制、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卡前列素:
卡前列素是强效子宫收缩剂,用于药物流产不全或中期妊娠引产。可引起血压升高、支气管痉挛等全身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需住院条件下使用并配备急救设备。
5、地诺前列酮:
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通过局部释放前列腺素诱导宫缩,多用于妊娠13-24周的引产。常见副作用包括发热、呕吐,使用后需观察胎膜完整性及出血量。
药物流产后需卧床休息1-2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应补充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促进血红蛋白恢复。保持外阴清洁,2周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按时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无残留。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大出血需立即就医。心理上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配偶陪伴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