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耳炎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滴耳液、解热镇痛药三类。
1、抗生素类:
细菌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头孢克洛可针对常见致病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适用于耐药菌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克拉霉素。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复发,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炎。
用法用量:滴耳。成人一次6~10滴,一日2~3次。滴耳后进行约10分钟耳浴。根据症状适当增...
2、滴耳液类:
氧氟沙星滴耳液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洛美沙星滴耳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显著。使用前需清洁耳道,药液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共用滴耳瓶。鼓膜穿孔者禁用部分滴耳液。
3、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发热耳痛;布洛芬兼具消炎镇痛作用。儿童应选用混悬剂型,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叠加使用。胃肠道溃疡患者慎用非甾体抗炎药。
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潜水。哺乳期妇女用药需咨询部分抗生素可能通过乳汁分泌。急性期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恢复期建议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耳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用药3天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听力下降、剧烈呕吐需及时复诊,警惕颅内并发症。预防复发需积极治疗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儿童应定期进行耳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