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可通过切开引流术、挂线术等方式治疗。肛周脓肿通常由肛腺感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克罗恩病、外伤等因素引起。
切开引流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常见手术方式,适用于表浅脓肿。手术在局麻或骶麻下进行,医生在脓肿波动感最明显处做放射状切口,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术后需每日换药,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形成肛瘘。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深部脓肿可能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挂线术适用于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或合并肛瘘的情况。手术通过橡皮筋或丝线贯穿脓腔,利用持续切割作用缓慢切开组织,同时形成瘢痕防止肛门失禁。术后需定期紧线,过程约持续2-3周。挂线术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但愈合时间较长,需配合头孢克肟、甲硝唑等药物控制感染。
肛腺感染可能与肛窦解剖异常、粪便堵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肛门剧痛、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早期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若形成脓肿需及时手术。术后饮食需增加燕麦、火龙果等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肛门充血。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继发肛周脓肿,可能与微循环障碍、白细胞功能受损有关,常伴随伤口愈合延迟、反复感染等症状。除手术治疗外,需严格监测血糖,优先选择胰岛素、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术后换药需延长至2周以上。
术后24小时内需卧床制动,48小时后开始每日温水坐浴2-3次。饮食宜选择小米粥、蒸鱼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排便用力。恢复期可进行提肛锻炼,每次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10次。若出现发热或出血需立即复查,深部脓肿患者术后3个月需肛肠专科随访。
肛周脓肿术后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排便后可用智能马桶冲洗或使用婴儿湿巾轻柔擦拭。建议选择全棉透气内裤,避免久坐压迫伤口。饮食上增加酸奶、猕猴桃等富含益生菌和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创面愈合。恢复期间禁止骑自行车、深蹲等增加腹压的运动,术后2周可逐步恢复快走、瑜伽等低强度活动。出现排便困难时可短期使用乳果糖软化粪便,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