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与外痔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位置、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具体差异包括静脉丛位置、疼痛程度、出血特点、脱垂表现及干预手段。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下静脉丛,表面覆盖黏膜组织;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下静脉丛,表面为皮肤组织。解剖学差异导致两者在视诊与指诊中的可辨识度不同。
外痔因体神经支配常伴随剧烈疼痛,血栓性外痔疼痛尤为显著;内痔通常无痛,仅当发生嵌顿或血栓形成时出现坠胀感。疼痛差异是患者就诊的主要鉴别点之一。
内痔出血呈鲜红色滴血或喷射状,多附着于粪便表面;外痔出血较少见,仅在外伤或擦破时出现。出血方式可作为初步判断依据。
内痔根据脱垂分级可分为黏膜隆起、便时脱出可自行回纳、需手法复位及持续脱出四度;外痔表现为肛缘持久性肿物,严重时形成环状痔。脱垂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方案选择。
内痔早期可采用地奥司明、迈之灵等药物改善循环,Ⅲ度以上需胶圈套扎或PPH手术;外痔以局部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为主,血栓性外痔需急诊切除。治疗前需通过肛门镜明确分型。
日常护理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肿物无法回纳时需立即就医,混合痔患者需警惕贫血风险。肛肠专科检查能准确评估痔疮分期并制定个体化方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超声刀或激光等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