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可通过利尿剂、血管收缩药物、抗生素、白蛋白制剂、营养补充剂等方式治疗。腹水通常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感染、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片、托拉塞米等利尿剂可促进水分排出,减轻腹水症状。使用需监测电解质,避免低钾血症。腹水合并下肢水肿时呋塞片效果更显著。
2、血管收缩药物:特利加压素、奥曲肽等可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可能与血管活性物质失衡有关,通常表现为腹围增大、移动性浊音等症状。
3、抗生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需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抗生素。感染性腹水多由肠道菌群移位引起,伴有发热、腹痛症状。预防性用药可选用诺氟沙星。
4、白蛋白制剂: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低蛋白血症性腹水与肝脏合成功能减退相关,需结合每日尿量调整输注剂量。
5、营养支持:补充支链氨基酸、维生素K1改善肝功能。营养不良会加重腹水形成,建议采用高蛋白、低脂饮食,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2克。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避免腌制食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改善循环,但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卧床休息。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腹围每周测量一次。注意观察下肢水肿程度,记录24小时尿量。出现神志改变或呕血症状提示病情恶化,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