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并非持续高烧,典型表现为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但体温可能波动。
1、典型发热特点:
川崎病急性期发热通常超过39℃,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约90%患儿发热持续5-11天,未经治疗者平均发热时长为12天。发热初期可能伴随烦躁、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第3-5天开始出现特征性表现如结膜充血、草莓舌等。体温曲线多呈弛张热型,使用退热药后可有短暂下降。
2、非典型病程表现:
约10%患儿表现为不完全型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短于5天。这类患儿更需关注其他诊断标准,如手指端脱皮、肛周潮红等体征。部分患儿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后24-36小时内退热,若48小时仍发热需考虑耐药可能。恢复期可能出现一过性低热,与血管炎症持续活动相关。
疾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建议逐步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猕猴桃、橙子等,促进血管内皮修复。体温超过38.5℃时可物理降温,但禁止酒精擦浴。确诊后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随访,监测冠状动脉病变。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直至炎症指标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