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理分级判断,多数轻中度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
1、轻中度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腺体萎缩范围不超过胃窦部2/3时属于轻中度病变。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但无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此类情况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及调整饮食可显著改善预后。日常需避免腌制、烟熏食物,增加新鲜蔬果摄入,每餐控制在七分饱。
2、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当腺体萎缩范围超过胃窦部2/3或出现肠上皮化生时,癌变风险升至1%-3%。患者常伴随持续性腹痛、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可能与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需每6-12个月进行胃镜及病理复查,必要时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ESD处理局灶性病变。治疗期间需严格禁酒,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建议患者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胃肠蠕动。饮食选择蒸煮烹调方式,优先摄入山药、南瓜等富含黏蛋白的食物。心理方面需建立长期随访意识,避免过度焦虑,中重度患者可加入患者互助小组获取支持。出现呕血、黑便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