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可能由皮肤屏障破损、淋巴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感染、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伤口护理、抗感染治疗、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干预。
1、皮肤破损:皮肤微小裂口或创伤使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等病原体侵入真皮及皮下组织。日常需用碘伏消毒创面,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污染,糖尿病患者需特别警惕足部溃疡诱发感染。
2、淋巴淤滞: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或丝虫病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局部组织液蓄积形成细菌培养基。抬高患肢配合压力治疗可促进引流,必要时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重建循环通路。
3、免疫抑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HIV感染等造成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需优化免疫调节方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升防御能力。
4、细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可溶解结缔组织,加速感染扩散。轻症口服头孢氨苄或克林霉素,重症静脉输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疗程需持续至红斑完全消退。
5、基础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引发微血管病变,组织灌注不足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合并脓肿时需切开引流并行创面负压吸引治疗。
蜂窝织炎患者应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进行踝泵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患肢制动期间每2小时变换体位预防压疮,体温超过38.5℃或出现紫红色瘀斑需急诊排除坏死性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