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肠内营养需注意营养配方选择、喂养方式调整、并发症预防、消化功能评估及心理支持。
1、配方选择:
胰腺癌患者推荐使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如百普力、能全力、安素。这类配方无需胰酶参与即可吸收,避免加重胰腺负担。高蛋白、低脂配比更适合胰腺功能受损者,脂肪含量控制在总热量30%以下。
2、喂养方式:
采用持续泵入方式优于分次推注,输注速度从20ml/h逐步增至80ml/h。床头抬高30°可减少反流风险,喂养管末端建议置于空肠中段。每次输注前后用温水冲洗管道,避免堵塞。
3、并发症防控:
腹泻发生率约30%,与输注速度过快、渗透压过高有关。出现腹胀时需暂停喂养,腹部热敷配合顺时针按摩。监测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者每4小时检测指尖血糖。
4、功能评估:
每周检测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粪便弹性蛋白酶低于200μg/g提示胰酶不足。根据脂肪泻程度调整胰酶替代剂量,建议选用得每通、胰酶肠溶胶囊等肠溶制剂。
5、心理干预:
长期管饲易产生抑郁情绪,家属应参与喂养操作。餐前营造进食氛围,如播放音乐、口腔含服柠檬片刺激唾液分泌。建立营养日记记录耐受情况。
胰腺癌患者每日热量需求按25-30kcal/kg计算,蛋白质摄入1.2-1.5g/kg。可搭配低纤维蔬果泥补充维生素,如蒸南瓜、胡萝卜汁。餐后30分钟进行床边踏步训练促进胃肠蠕动。定期更换鼻饲管避免黏膜损伤,硅胶材质管路每4周更换一次。营养支持团队需包含临床营养师、肿瘤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每两周进行多学科评估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