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子宫脱垂可能造成排尿困难、慢性盆腔疼痛、反复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危害。
1、排尿障碍:
子宫脱垂压迫膀胱颈部可能导致排尿困难或尿潴留。长期残余尿增加易诱发尿路感染,严重时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建议采取定时排尿、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肌功能,避免咖啡因摄入刺激膀胱。
2、慢性疼痛:
脱垂子宫牵拉盆腔韧带引发持续性下坠痛,久站或劳累后加重。可能伴随腰骶部酸胀,影响日常活动。使用子宫托可缓解机械性压迫,温热坐浴有助于放松盆底肌肉。
3、感染风险:
子宫颈长期暴露于阴道口易受摩擦损伤,增加阴道炎及尿路感染概率。表现为分泌物异常、排尿灼痛等症状。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棉质内裤每日更换,必要时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
4、性功能影响:
重度脱垂可能导致性交疼痛或阴道松弛,影响夫妻生活。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达Ⅱ度以上时,阴道壁膨出可能改变解剖结构。盆底康复训练联合心理疏导可改善症状。
5、生活受限:
严重脱垂限制行走、家务等基础活动,长期佩戴卫生护垫可能引发皮肤湿疹。社交回避与焦虑情绪常见,需评估手术指征。子宫切除术或阴道封闭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者。
日常建议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避免提重物及长时间屏气动作。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可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定期妇科检查监测脱垂程度。出现直肠膨出或排尿排便困难时需及时就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盆底重建术或韧带悬吊术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