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控制血糖、增强免疫力、局部药物治疗等方式预防或治疗。念珠菌感染通常由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高血糖状态、皮肤黏膜屏障受损、性接触传播等原因引起。
1、免疫力低下: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时,机体对念珠菌的清除能力下降。建议保证7-8小时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
2、抗生素滥用: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阴道或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念珠菌过度繁殖。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疗程结束后可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微生态。
3、高血糖环境:
糖尿病患者皮肤和黏膜组织糖分含量升高,为念珠菌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每天监测血糖变化,足部等易感染部位需保持干燥清洁。
4、屏障功能受损:
长期佩戴义齿、导管留置或皮肤大面积擦伤时,念珠菌可通过破损处侵入。义齿需每日用专用清洁片浸泡,导管周围皮肤用碘伏消毒,创面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5、性接触传播:
生殖器念珠菌病可通过性行为交叉感染,男性包皮过长者更易成为带菌者。性生活前后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剂,确诊后伴侣需同步使用克霉唑栓剂治疗。
日常需选择棉质透气内衣并每日更换,女性月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饮食避免高糖食物如蛋糕奶茶,多食用大蒜、酸奶等含天然抗菌成分的食物。游泳后及时擦干皮肤皱褶处,健身房公共器材接触前可垫消毒纸巾。出现白色豆渣样分泌物伴瘙痒、灼痛等症状持续3天未缓解时,需至皮肤科或妇科进行真菌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