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能不能避免发生药物性白内障

2025-05-04

232次浏览

多数情况下药物性白内障可以预防,关键在于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眼科检查。

一、药物性白内障的致病机制: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物或缩瞳剂等特定药物时,药物成分可能干扰晶状体代谢,导致蛋白质变性聚集。这种病理变化会逐渐形成晶状体混浊,表现为视力模糊、眩光敏感等症状。典型致病药物包括泼尼松、氯丙嗪和毛果芸香碱等,用药周期超过3个月时风险显著增加。

二、预防措施分级管理:

基础预防需控制用药剂量与疗程,优先选择局部给药替代全身用药。使用激素类鼻喷雾剂替代口服制剂可降低50%风险。中阶预防需每6个月进行裂隙灯检查,监测晶状体透明度变化。高风险人群可配合服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叶黄素等营养素,但需与主治医生确认药物相互作用

日常需建立用药记录卡明确标注致白内障药物,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会加速药物性白内障进展。发现视物变形或色觉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转诊眼科,早期干预可通过YAG激光或超声乳化手术恢复视力。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