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粪石性肠梗阻是什么病

2025-05-26

170次浏览

粪石性肠梗阻是由干燥硬结的粪块堵塞肠道引起的机械性梗阻,主要表现有腹胀、腹痛、排便困难。常见诱因包括长期便秘、膳食纤维不足、脱水、肠道动力异常及药物副作用

1、长期便秘:

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内粪便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形成坚硬粪块。这类患者需增加水分摄入至每日2000毫升以上,配合规律如厕训练,必要时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渗透性泻剂软化粪便。

2、膳食纤维不足:

低纤维饮食导致肠内容物体积不足,难以刺激肠道蠕动。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或西芹、西兰花等蔬菜。急性期需暂时减少粗纤维摄入以防加重梗阻。

3、脱水状态:

体液不足会使结肠过度吸收水分,粪便干燥结块。老年人和卧床患者风险较高,需保持每日尿量1000毫升以上。出现口干、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征兆时,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

4、肠道动力异常:

糖尿病神经病变、帕金森病等疾病可能引发肠道蠕动减弱,粪便滞留形成粪石。这类患者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使用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

5、药物因素:

阿片类止痛药、含铝抗酸剂等药物会抑制肠蠕动或使粪便硬化。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者应预防性使用缓泻剂,如番泻叶、比沙可啶等刺激性泻药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粪石性肠梗阻患者急性期需禁食并接受胃肠减压,医生可能采用温盐水灌肠或手法碎石。恢复期建议建立晨起空腹饮用300毫升温水的习惯,每日进行30分钟步行等适度运动促进肠蠕动。合并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前应咨询避免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若反复发作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肠冗长症等潜在病因。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