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容易摔倒可能由视力减退、肌力下降、平衡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视力减退:老年人晶状体硬化、黄斑变性等导致视物模糊,增加绊倒风险。建议每年眼科检查,居家使用防滑垫、增加夜间照明,避免地面杂物堆积。白内障患者可考虑超声乳化手术。
2、肌力下降:年龄相关肌肉流失使下肢力量减弱30%-50%,60岁以上人群股四头肌力量每年递减1%-2%。推荐每周3次抗阻训练,如坐位抬腿、弹力带训练,蛋白质摄入需达1.2g/kg体重。
3、平衡障碍:前庭功能退化导致姿势控制能力下降,闭眼站立时间较年轻人缩短50%。可通过太极拳、平衡垫训练改善,浴室安装扶手,鞋履选择防滑橡胶底。
4、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骨量每年流失2%-3%,轻微碰撞易致髋部骨折。需检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如碳酸钙和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避免使用苯二氮䓬类镇静药物。
5、神经系统病变: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冻结发生率达5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异常。可能与多巴胺神经元变性、血糖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震颤、足底麻木等症状。需规范服用美多芭、普拉克索等药物,神经性疼痛可用加巴喷丁。
日常饮食应保证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步行。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边缘,楼梯安装双侧扶手,卧室至卫生间设置感应夜灯。长期服用降压药者需监测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足部感觉检查。突发眩晕或步态异常应及时神经内科就诊,骨折高风险人群可考虑佩戴髋部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