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静脉血栓的症状可能由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浅静脉扩张等症状。
1、肿胀:血栓阻塞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患肢出现凹陷性水肿,常见于小腿或大腿。抬高患肢可暂时缓解,长期站立或行走后加重。需通过弹力袜压迫治疗,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
2、疼痛:血栓刺激血管壁神经引发钝痛或痉挛性疼痛,活动时加剧。疼痛多集中于小腿腓肠肌或大腿内侧,可能伴随压痛。建议卧床休息时垫高患肢,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
3、皮肤改变:局部静脉高压导致皮肤发红、发热,后期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湿疹样变。皮肤触诊有紧绷感,指压后褪色缓慢。需避免搔抓,每日用温水清洁后涂抹保湿霜,严重时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
4、浅静脉扩张:深静脉回流受阻后,浅静脉代偿性扩张,表现为皮下青紫色条索状突起。长期可能进展为静脉曲张,需避免久站久坐,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回流,必要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5、全身症状:当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通过CT肺动脉造影确诊,治疗包括吸氧、溶栓治疗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日常护理需控制体重,避免高盐饮食,多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用枕头垫高下肢15-20厘米。戒烟限酒,定期监测D-二聚体指标,长途旅行时每2小时活动下肢5分钟。出现单侧肢体突发肿胀或疼痛持续加重时,需12小时内就诊血管外科。